“橋要通了,我們去河對面耕作更安全、更方便了!” 韶關樂昌北鄉鎮下西坑瑤族村村民在便民橋驗收時激動得差點說不出話來。這是樂昌用實際行動將黨的少數民族發展政策轉化為惠民實效的一個真實寫照和縮影。
下西坑瑤族村是樂昌瑤族人口較集中的聚居村,下轄6個村小組215戶907人。近年來,樂昌市從村民關切的照明、飲水、出行、便橋等身邊事做起,經過一年又一年的努力奮斗和積累,下西坑瑤族村正發生著點點滴滴的變化,一步步向著共同富裕的目標邁進。
照亮了“村巷道”。北鄉鎮下西坑瑤族村徹底告別了夜晚村巷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的生活。2017年樂昌積極爭取資金在北鄉鎮下西坑瑤族村共安裝了80盞LED太陽能路燈,進一步改善了少數民族聚居村環境面貌,方便群眾夜間活動和出行。從此村巷道路晚上亦燈火通明,猶如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下西坑瑤族村的生活和未來。
解決了“飲水難”。飲水問題是最基本的民生問題,往年,每逢旱季,北鄉鎮下西坑瑤族村村民都會擔憂用水問題。2015年樂昌爭取資金修建飲水工程,解決了少數民族群眾飲用水難題,當地群眾無不歡呼雀躍。
硬化了“出行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公路被洪水沖毀,通行困難,給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是過去北鄉鎮下西坑瑤族村村民出行的真實寫照。2015年,樂昌民族工作干部深入走訪調查,用腳步丈量民情,爭取資金修復北鄉鎮下西坑瑤族村水毀公路,用實際行動溫暖了民心。
架起了“連心橋”。北鄉鎮下西坑瑤族村居住地大部分農田隔河相望,村民經常涉水過河,因經濟原因一直沒有架設便橋,每逢汛期,村民望河興嘆,給生活和農業生產造成諸多不便,長期影響村民生產生活且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2020年以來,樂昌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在下西坑至黃竹坪約6.8公里路段修建了11座便橋,解決了附近900多村民出行難問題。修建的一座座便民橋也成為下西坑瑤族村一道獨特的風景,當地群眾高興地稱道這是民族團結進步的“連心橋”。
打造了“宜居村”。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也是桃花開放的季節。從北鄉鎮區沿途進下西坑瑤族村,道路旁的桃花競相開放,一陣微風徐來,花香撲鼻,沁人心脾,讓人心曠神怡。這些觀賞桃花是2016年積極爭取資金購買桃樹苗種植而成,旨在給少數民族聚居村營造一個美好的宜居環境。曾經的荒蕪,因桃花盛開而增添了生機,給村民提供了一個休閑漫步的好去處。
下西坑瑤族村這些年來的發展變化,凝聚著黨的民族政策大力支持和當地干部的默默耕耘和付出。下一步,樂昌表示將繼續抓住契機,著力打造突出瑤族特色主題的“西坑瑤韻”鄉村振興項目,持續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前進。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卜瑜
通訊員:馬漢軍、廖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