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樂昌市政府門戶網站歡迎您!               今天是:
智能機器人 | 網站無障礙 | 適老版 | 手機版
| 簡體版 | 繁體版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鎮街動態

三溪鎮:改革創新農業發展之路 探索稻漁綜合種養模式

  今年以來,三溪鎮不斷改革創新農業發展之路,通過大力推進稻漁綜合種養模式,讓撂荒地這個“沉睡的瑰寶”再次煥發生機,糧食增產增收,魚兒肥壯鮮美,農民增收致富。近日記者走進三溪鎮的稻漁綜合種養基地了解情況。

  時下,正值稻香魚肥之季。在三溪鎮稻漁綜合種養基地,生機盎然的水稻與環繞相間的水渠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稻在水中長、魚繞稻間游”的鄉村田園畫卷。基地負責人羅發鴻正忙著查看前段時間投放的魚苗蛙苗和鱉苗長勢。

  樂昌市鴻泰種養專業合作社社長羅發鴻說,稻魚共生是指魚養在稻田里,稻子的肥料由魚的糞便來提供,稻子不打農藥也不施肥,是純綠色生態的。稻魚共生可以增加附加值,每畝可以增收5000元左右。 

  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可以實現“一水兩用、一田多收”。三溪鎮通過創新與政策并行,率先打造了具備當地特色的農業示范基地試點。目前該鎮已發展稻漁綜合種養面積600畝,擁有稻鱉、稻魚、稻螺、稻蛙4種稻漁綜合種養模式,打造高附加值種養示范基地2家。

  三溪鎮副鎮長白樂輝介紹,鎮政府創新運用土地“預流轉”模式,通過村委會將村民的土地流轉過來,再有針對性地招商引資,把土地統一流轉給企業,再由企業進行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的運營,該模式既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也減少了企業與村民之間的矛盾,方便了當地村民在家務工,實現了承包方、村委會和村民“三贏”局面。

  三溪鎮稻漁綜合種養是在稻田淺水環境生態系統,選擇優良的水稻和名特優水產運用生物工程技術、水產養殖技術和水稻種植技術開展綜合研究種養。為了提升產業價值效益,三溪鎮圍繞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實行品種與技術并重,積極聯系專家給予技術指導,調整農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幫助農民增收。

  白樂輝說,通過“科技特派員”政策積極聯系省韶樂農業專家提供技術指導,三溪鎮已經建成稻漁生態種養基地和三溪鎮稻螺共生示范基地,截至今年6月,累計投放稻花魚苗2.5萬條、鱉苗1.5萬只、蛙苗180萬尾。

  三溪鎮還注重產業與文化并強,促進農文旅融合,推動稻漁綜合種養模式產業鏈整合和價值鏈提升。按照“三水兩林一帶”(即穩定水稻產能、壯大水果產業、發展水產養殖、發展林木經濟和林下經濟、打造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的服務承接地和武江沿岸農文旅融合特色觀光體驗帶)的發展思路,大力推進稻漁綜合種養發展。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通過完善基礎設施、管理方面、品牌方面的提升,推動稻漁種養基地質量提升、產業提升、面積提升。結合餐飲民宿、非遺文創科普研學等新業態,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  白樂輝說。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關閉窗口 打印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