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財政局局長 邱才郁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提出樂昌市2010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11年預算草案,請予審議。
2010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2010年,受金融危機的后繼影響,我市財政以開展“樹立正確權力觀,提高執行力”為契機,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為載體,緊緊圍繞年度財政收支目標,按照“保增長、抓管理、重民生、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切實改善和保障民生,狠抓增收節支,優化支出結構,深化體制改革,加強財政管理,提高支出績效,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積極財政政策,充分利用好國家擴大內需資金,積極支持培植財源,千方百計挖掘增收潛力, 圓滿完成了市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財政預算,執行情況良好。
一、2010年財政收支基本情況(詳見附件1)
2010年全市財政總收入為108,382萬元,同比增收25,096萬元,增長30.10%。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0,763萬元,同比增收6,902萬元,增長28.93%;上級補助收入63,455萬元;上年結余14,164萬元(其中專項資金結余14,026萬元)。一般預算收入中,國稅部門完成5,367萬元,增收1,387萬元,同比增長34.85%;地稅部門完成15,922萬元,增收3,210萬元,同比增長25.25%;農業二稅完成2,967萬元,增收79萬元,同比增長2.74%。
全年總支出93,772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支出91,018萬元,為年度預算的101.77%,比上年增支19,415萬元,增長27.11%。
年終結余138萬元,實現了財政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目標。
二、預算執行的主要特點
一是全市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突破3億元大關,達30,763萬元,增長28.93%。二是我市的一般預算收入同比有較大的增長,但增長的波動大,呈W型態勢。新年伊始,實現財政收入開門紅,當月收入1,897萬元,同比增長33.12%,之后逐月下降,至5月份增長率探底,為10.28%,之后逐月回升,8月達最高點,為35.12%,10月份下降至23.80%,11月又回升至34.86%。三是非稅收入拉動作用明顯。四是財政支出“兩個有力”:行政支出壓縮有力,嚴格執行厲行節約的各項規定,為保重點、保民生騰出了財力空間;民生支出保障有力,農林水、教育、醫療衛生等支出穩定較快增長,分別增長19.43%、12.95%和37.40%。
三、2010年全市預算執行和財政運行主要情況
一年來,為確保預算任務的完成,財政部門采取了以下幾項主要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財政收入較快增長,財政實力進一步增強。
2010年,全市財稅部門迎難而上,創新思路,把做大做強財政收入“蛋糕”作為工作的第一要務。一是加大新財源培植力度。以完善產業轉移工業園建設為載體,進一步改善我市軟、硬件設施,扎實推進招商引資工作, 2010年,通過加大對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改善投資環境,筑巢引鳳,引進了一批有實力的企業,為樂昌的支柱產業注入新的活力。牢牢抓住企業項目不放松,扶持企業做大做強,促進企業健康發展,重點支持坪石發電B廠、昌泥建材等重點骨干企業的技術改造、產業升級和效益提升工作,努力培植新的財源增長點。二是積極運作好遠達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樂昌市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樂昌市產業轉移工業園有限公司等融資平臺,其中2010年融資1,000萬元,投入到樂昌市生活垃圾場的建設。三是提高認識,認真做好城市經營工作。運用市場手段試行土地經營項目,按照“凈地”模式,采取拍賣出讓方式,今年相繼拍賣位于樂城人民東路(東風果場)地塊和人民北路(武裝部倉庫)地塊。四是圍繞應對危機、搶抓機遇,結合市情,認真篩選、評估、上報符合國家擴大內需政策范圍的發展項目,全力爭取國家擴大內需項目資金。2010年,省市下達我市一次性專項資金29,718萬元。五是加強與國稅、地稅部門的聯系,加強對重點稅源的跟蹤管理,落實好財稅收支執行情況分析聯席會議,進一步落實征管責任,確保財政收入的及時入庫。特別是繼續堅持對工程建設類資金實行承建單位提供正式稅務發票才劃撥資金和對房地產業實行“先稅后證”的辦法,進一步堵塞征管漏洞。
(二)民生支出力度不減,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2010年,我市財政按照“集中財力辦大事、辦實事,優化支出保運轉、保重點、保工資”的要求和原則,最大限度的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優先保證了關系民生的重點支出需要,市委、市政府重要決策順利實施。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4,456萬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04.29%,增長42.48%;公共安全支出6,804萬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01.70%,增長41.69%;教育支出19,915萬元,完成年度預算的96.16%,增長12.95%;科學技術支出1,050萬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01.65%,下降6.00%;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781萬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08.93%,增長0.1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1,864萬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03.34%,增長8.92%;醫療衛生支出10,368萬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00.50%,增長37.40%;環境保護支出3,516萬元,完成年度預算的97.23%,增長69.86%;城鄉社區事務支出1,214萬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30.40%,下降27.26%;農林水事務支出11,841萬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00.28%,增長19.43%;交通運輸支出1,158萬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62.41%,增長299.31%。從支出科目來看,一般預算支出與民生相關的科目(教育、社會保障與就業、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城鄉社區事務、農林水事務、交通運輸)支出共59,876萬元,占地方一般預算支出的比重為65.78%,財政保障能力明顯增強。
(三)堅持城鄉協調發展,充分履行財政職能。
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是財政工作的一項重要職能,堅決將各項惠農、支農政策落實到位,使改革開放的陽光普照樂昌,全力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一是通過“一折通”管理發放方式累計發放農資綜合直補資金1,739萬元、種糧直補資金284萬元,農業良種補貼878萬元,通過其他方式發放石油價格改革財政補貼477萬元,能繁母豬飼養補貼46萬元。二是籌措配套資金731萬元支持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工作。全年撥付26,020人次享受的住院補助4,582萬元;6萬人次享受的門診補助272萬元;112人次享受的大病救助19萬元。努力推進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改革,著力抓好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工作,全市參保人數45,534人,籌集資金390萬元,支付醫療報銷240萬元、享受人次2,780人。三是繼續推進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共發放20,184人次的城鎮低保資金200萬元,發放153,168人次的農村低保資金861萬元。四是加大對廉租房建設的投入,2010年我市財政投入廉租住房建設資金933萬元。五是抓好教育事業的資金撥付工作。累計撥付2010年農村困難家庭義務教育學生生活補助資金211.8萬元,15,406人次受惠;2010年義務教育免收學雜費(公用經費)補助金額2,394萬元,受惠學生人次57,602人;中等職業學校助學金補助金額63萬元,受惠人數993人。六是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擴大內需實行的汽車、摩托車、家電下鄉惠農補貼政策,全年兌付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補貼資金635萬元,惠及農戶12,497戶。
(四)堅持開拓創新,財政改革步伐不斷加快。
積極推動財政各項改革向縱深發展,促進公共財政體系日趨完善。一是積極推進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不斷完善制度建設,強化管理和監督,創新服務手段,加大直接支付比重,進一步理順部門預算單位授權支付工作。今年11月,我市成功舉辦了樂昌市公共財政管理平臺培訓班,為完善和深化財政支出管理,推進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建立現代財政支出管理體系,確保財政資金安全、有效運行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積極推進預算管理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部門預算改革,逐步完善市級財政供養人員信息庫,深化事業單位經費改革及各項配套改革,不斷規范預算編制、提高預算科學性;嚴格遵守《預算法》,堅持先有預算后有支出,嚴格按批復的支出類別、預算科目和預算金額執行,強化預算約束力,提高預算科學性,對實行部門預算編制的單位,把所有支出預算編制到具體項目,將部門預算編制細化到類、款、項級預算科目,專項資金核定到具體項目。三是狠抓非稅收入,有效拓寬政府的理財領域。2010年,納入“收支兩條線”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8,530萬元(其中教育收費4,737萬元),罰沒收入323萬元,其它非稅收入6,452萬元。特別是加大了對違章建筑和礦山資源的整治力度,全年征收國土違章建筑整治罰沒收入26萬元、河道采沙經營權拍賣收入328萬元、礦山整治罰沒收入29萬元。四是加強政府采購機構內部管理,嚴格按照《政府采購法》規定的采購方式、采購程序組織實施政府采購,并實行了政府采購采管分離,實現分權制衡和全方位監督,杜絕了采購中的暗箱操作,有效預防和遏制了腐敗行為。2010年政府采購規模達26,867萬元,政府采購金額達24,541萬元,節約資金2,326萬元,節約率是8.66%。
(五)加強監督檢查,確保財政資金落實到位。
一是進一步加強財政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管。加強了對重點項目建設、民生領域和公共事業等財政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有效確保了擴大內需及保障民生專項資金的規范化使用,充分發揮了財政資金的經濟社會效益。2010年6月-9月,我市開展了“強農惠農”專項資金清查工作,對全市強農惠農資金進行了全面清查,確保專項資金落實到位。二是進一步開展財政資金績效評價工作。對有關專項資金項目的管理、使用、效益進行了檢查,開展了專項資金的重點評價工作。
(六) 強化隊伍建設,干部素質不斷提高。
以構建財政部門懲治和預防體系為重點,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過硬、作風優良的財政干部隊伍,為財政改革和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支撐。一是加強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力度,不斷提高干部職工思想道德素質、理論素質和業務素質。二是加強財政干部的勤政廉政教育和職業道德建設,強化服務意識,改進工作作風。三是抓好干部選拔任用工作,遵循“公開、公平、擇優”原則,把優秀的年輕干部提拔到中層領導崗位,充分發揮中層領導干部的主力軍作用。
一年來,我市財政預算執行情況總體上是好的,但財政運行中還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從收入方面來看,經濟基礎薄弱,稅源過于集中,收入增長缺乏后勁;從支出方面看,教育、衛生、社保等重點支出的剛性配套增支較快,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從管理方面看,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尚需繼續提高。這些矛盾和問題需要通過進一步加快發展、深化改革、規范管理加以解決。
2011年財政工作意見
2011年,全市財政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高舉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偉大旗幟,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全面振興“廣東北大門”的奮斗目標,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著力擴大國內需求,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堅持增收節支、統籌兼顧、留有余地的方針,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大力壓減一般性財政支出,集中財力辦大事,加大教育、衛生、社保、“三農”等重點支出力度,著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一步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著力提高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按照上述指導思想和我市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要求,2011年全市財政收支計劃確定為: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按可比口徑計算增長20%,達到36,916萬元,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與經濟增長相協調的目標。
2011年財政預算安排的主要增支項目是:1、2011年正常工資晉升、增人增支和教師聘任等增加人員經費預計707萬元;2、提高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地方生活補貼增加支出5,600萬元(按人均月增400元計算);3、教育方面支出增加258萬元(職業中學涉農專業免學費補助258萬元);4、計劃生育方面增支城鎮獨生子女父母計劃生育獎勵金144萬元(該項支出預測需要280萬元,其中136萬元安排社會撫養費市統籌中支出);5、城鄉低保、五保戶提標,城鄉醫療救助社保醫保方面增支258萬元;6、醫療衛生方面增加支出347萬元,其中:離退休干部醫療費增加100萬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保障經費機制213萬元,重大公共衛生專項增加34萬元;7、節能減排專項安排100萬元;8、公安局民警績效考核獎勵167萬元。以上新增剛性支出為7,581萬元。
各項收入支出安排情況(詳見附件2、附件3)
為確保2011年各項任務的圓滿完成,我市財政廣大干部要認清形勢,統一思想,立足創新,狠抓落實,圍繞既定目標,努力完成財政增收任務。重點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財源建設力度,促進我市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靈活運用財稅杠桿,全力保障市委、市政府出臺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各項政策措施的順利實施,著力培育支柱產業集群。大力支持市重點工程和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廣樂高速、樂昌峽水利樞紐工程等重點項目的建設進度,確保項目建設順利開展。積極籌措資金,全力支持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營經濟工作,圍繞電力、建材、紡織服裝、機械鑄造、新型化工、生物保健、家具、鐘表和農產品等產業,幫強扶優,促進開放型經濟和民營經濟的加快發展,進一步夯實經濟發展基礎和財稅增收后勁,力爭使各新增項目在財政收入上有所體現。運作好融資平臺,積極為企業發展和城市經營服務,進一步拓寬重點項目建設資金的籌資渠道,通過加大投資拉動內需,增加稅收;努力協助企業向省、韶爭取技術改造、技術創新等專項資金,扶持企業做大做強,有效鞏固我市稅源基礎,推動全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二、加強收入征管,建立穩定持續增長的財政收入機制
堅持依法治稅,嚴肅查處違反稅法行為,規范和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完善重點稅源監控體系,切實加強重點稅源的源頭管理,加快財稅信息化建設步伐,進一步提升稅收征管和服務的質量、效率。加強重點稅源監控,抓大不放小,既確保重點稅源的及時足額入庫,又強化對零散稅、小稅種的征收,做到應收盡收,特別是掌握重點工程、重點項目的投資建設及生產經營情況,如樂昌峽水利樞紐工程、廣樂高速工程等。同時,繼續實行好稅收任務分解辦法,將全年征收任務全部分解到國稅、地稅部門,進一步強化考核,兌現獎懲,掌握收入工作主動權。認真做好今年稅制改革工作,將耕地占用稅和契稅全部劃歸地稅部門征收,加大依法治稅的工作力度,確保地方財政增收目標的圓滿完成。
三、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要緊緊圍繞改革和發展的大局,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增加對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公共文化體育、公共交通四項“基本服務”,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就業保障、醫療保障等四項“基本保障”的投入,堅持投入向農村、基層、落后地區、困難群體傾斜,建立健全城鄉、不同地區和社會群體多層次、差別化的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加快覆蓋,促進城鄉和諧發展。
四、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加強財政“兩基”建設,推動財政“兩化”管理
加強“兩基”(基礎工作和基層建設)、“兩化”(科學化管理和精細化管理)工作,是新形勢下發展的迫切需要,是做好各項財政工作的必然要求,是現代財政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年來,我市財政系統圍繞公共財政改革,突出機制創新,在推進“兩基”、“兩化”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存在不少亟需改進的薄弱環節。省財政廳2010年制定并下發了《關于加強財政基礎工作和基層建設、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實施意見》,對健全政府預算體系、強化預算編制和執行管理、建立健全財政監督體系、加強財政管理基礎工作、加強基層財政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我們要予以高度重視,切實抓好貫徹落實,深入推進我市“兩基”、“兩化”工作。
五、強化財政監督,實現監督工作的制度化和常規化
2011年,我市財政部門將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財政監督體系,加強財政管理基礎工作,加大財政資金監管力度,大力開展財政專項資金監督檢查和跟蹤問效工作,實現監督工作的制度化和常規化。把涉及“三農”、教育、救災救濟、社會保障的財政資金作為監督檢查的重點,確保財政資金落到實處。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我們將在中共樂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的監督支持下,堅定信心,開拓奮進,科學規范理財,集中財力辦大事,圓滿完成全年財政預算任務,以優異成績為“十二五”規劃的順利實施邁出堅實的一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