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第一部分 部門決算基本情況說明
一、
部門基本情況
二、
收入決算說明
三、
支出決算說明
四、
“三公經費”支出說明
五、機關運行經費安排情況說明
六、政府采購安排情況說明
七、專業名詞解釋
第二部分 部門決算表
一、
收入支出決算總表
二、
收入決算表
三、
支出決算表
四、
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總表
五、
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表
六、
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表
七、
部門“三公”支出信息統計表
八、
“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明細表
九、
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表
部門決算基本情況說明
一、部門基本情況
(一)部門機構設置、職能
我單位是一級預算單位,為樂昌市廣播電視臺.
樂昌市廣播電視臺是貫徹執行國家和省有關宣傳工作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的事業單位。內設機構有辦公室、后勤計財部、總編室、新聞中心、網絡中心、科技事業中心、數據部、市場服務部、工程施工部、廣告部共10個部門。
市廣播電視臺主要職能:
1
、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按照黨和政府的宣傳工作方針,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充分發揮黨和政府的喉舌作用,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開展新聞宣傳。
2
、負責制訂并組織實施廣播電視臺事業和產業的發展規劃,促進廣播電視臺事業和產業發展,努力加快信息化步伐,推動信息化進程。
3
、貫徹落實廣播電視行業法規,按照上級規定要求,抓好內部管理。確保事業、宣傳、產業經營等工作規劃有序進行。
4
、負責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和設備設施的安全防范工作,經有關部門授權,行使對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和違反廣播電視臺管理規定行為進行稽查。
5
、負責廣播電視節目的制作、播出、新聞技術和促進廣播電視臺事業和產業發展,科研成果的應用及廣播電視覆蓋和網絡的建設等工作。
6
、按上級的有關規定,完整轉播和傳輸中央、省、市廣播電視節目。
7
、按照中央、省、市廣播電視部門關于收編鄉鎮廣播電視站的精神,整合鄉鎮廣播電視傳輸網絡,管理、指導鄉鎮廣播電視站的各項工作。
8
、承辦市委、市政府和上級廣電部門交辦的其它任務和經批準的相關業務。
(二)人員構成情況
本單位編制136人。我單位2016年編制人數136人,2016年末實有在職人數為99人,退休人員36人,合同工41人。
(三)決算年度的主要工作任務
1
、創新管理,強化宣傳工作
2
、強化市場意識,抓服務質量,努力搞好經營創收和事業發展
3
、定期維護,全面巡查,落實安全責任制
4
、籌建無線發射臺,落實民生工程建設
5
、切實抓好隊伍建設,不斷提升業務水平
6
、扎實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建設模范廣電部門
7
、切實加強公務用車管理,杜絕公車私用現象發生
二、收入決算說明
2016
年度我單位決算收入1667.56萬元,其中:文化體育與傳媒收入:1545.08萬元
,占總收入的92.66 %;社會保障和就業收入:44.56
萬元,
占總收入的 2.67 %;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收入
2.52萬元,
占總收入的 0.15%:城鄉社區支出75.4萬元,占總收入的 4.52%
三、支出決算說明
2016
年度我單位決算支出 1667.56萬元,其中:工資福利支出755.92萬元
、占本年支出的
45.33
%
;商品和服務支出701.38
萬
元,占本年支出的 42.07 %;對個人和家庭
補助支出47.08
萬
元,占本年支出的2.82 %;債務利息支出87.77萬元,占本年支出的5.26 %,對企事業單位的補貼75.4萬元,占本年支出的4.52 %。
2016
年度我單位
商品和服務支出701.38
萬
元,其中1、辦公經費10.61萬元2、公務車運行經費 16
萬
元;3、公務招待費 14.25
萬元;4、網絡設備及維護 190.4萬元。5、專用材料支出 361.61萬元。公用經費我臺嚴格按照人均5萬元的標準執行。因全臺運作需數字電視收視費支撐,因此在生產經費中投入較大。
2016
年部門決算總收入與總支出為1667.56萬元,比2015年總收入和總支出1980.63萬元下降了313.07萬元,其中:文化體育與傳媒收入下降了:385.33萬元,
社會保障和就業收入下降了:3.14萬元,城鄉社區收入增加了75.4萬元.
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因電信移動公司的IPTV業務沖擊,導致我臺數字電視用戶大量流失,我臺主要收入來源于數字電視收視費收入,因收入的減少,導致我臺全年支出的減少。
四、“三公經費”支出說明
2016
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共30.25萬元,具體情況如下:
1、
因公出國(境)費支出0元。
2
、公務用車運行入購置費支出 16萬元,其中購置費為0元,全年運行維護費支出16萬元,全臺車輛保有輛為8臺,其中公務用車4臺,其他工程業務用車4輛,平均每輛 2萬元。
3
、公務接待費支出 14.25萬元,比上年減少0.03萬元,降低 0.21 %。主要是按規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費用。包括上級領導部門及外省市、各縣市學習交流接待而發生的工作餐費等。
五、機關運行經費安排情況說明
2016
年決算支出里的商品和服務支出為699.77萬元,其中辦公費10.61萬元,印刷費6.29萬元,水費5.82萬元,電費46.53萬元,郵電費3.92萬元,差旅費5.95萬元,維修費190.39萬元,會議費1.78萬元,培訓費1.82萬元,公務接待費14.25萬元,專用材料費361.61萬元,以上支出為我臺全部的日常支出及網絡日常維護支出。
六、政府采購安排情況說明
2016
年的決算報表里嚴格按照政府采購目錄里的要求,對目錄里的商品需采購的,按政府采購程序嚴格執行,完成政府采購3.23萬元。
七、專業名詞解釋
(一)村村通工程:
是為了解決廣播電視信號覆蓋“盲區”農民群眾收聽廣播、收看電視問題而由國家組織實施的一項民心工程,從1998年開始實施。
1998
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啟動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第一輪工程至2005年結束。根據第一輪實施效果,2006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繼續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按照“鞏固成果、擴大范圍、提高質量、改善服務”的要求,構建農村廣播電視
公共服務體系
。新一輪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的目標是:到2010年底,全面實現20戶以上已通電的自然村全部通廣播電視。
(二)無線覆蓋工程:
是國家、省、市地方為構建以地面無線覆蓋為基礎的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確保人民群眾免費收聽、收看中央、省市廣播電視節目,促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一項重要民心工程。
是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新時期廣播電視村村通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6〕79號)文件精神,進一步鞏固農村廣播電視建設成果,完善農村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提高農村廣播電視無線覆蓋水平,逐步消滅“盲區”,增加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節目套數,豐富服務“三農”的廣播電視節目內容,構建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從農村實際出發,充分發揮各地現有廣播電視無線發射轉播臺(站)的作用,通過加快設備更新改造、增加轉播節目套數、加強運行維護,大力提高農村地區的廣播電視無線覆蓋水平,使廣大農民群眾能夠無償收聽收看到包括中央第一套廣播節目、中央第一套和第七套電視節目,以及省臺第一套廣播電視節目在內的4套以上的無線廣播節目和電視節目。按照分級負責原則,地方各級政府負責農村廣播電視管理維護機構日常經費,并按有關規定轉播好中央廣播電視節目。省、市、縣級政府分別負責解決轉播本級廣播電視節目的無線發射轉播臺(站)的機房和設備的運行維護經費。
該項目具體由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實施。
(三)非線性編輯系統:
非線性編輯是相對于線性編輯而言的,非線性編輯直接從計算機的硬盤中以幀或文件的方式迅速、準確地存取素材,進行編輯的方式。它是以計算機為平臺的專用設備,可以實現多種傳統電視制作設備的功能。編輯時,素材的長短和順序可以不按照制作的長短和順序的先后進行。對素材可以隨意地改變順序,隨意地縮短或加長某一段。目前國內的非線性編輯系統已經基本國產化,以中科大洋、索貝、索尼、蘋果、極速、SDI 高清非線性編輯系統的國內廠家為代表占據了國內90%以上的市場份額!
(四)4、色溫:
是照明光學中用于定義光源顏色的一個物理量。即把某個黑體加熱到一個溫度,其發射的光的顏色與某個光源所發射的光的顏色相同時,這個黑體加熱的溫度稱之為該光源的顏色溫度,簡稱色溫。其單位用"K"(開爾文溫度單位)表示。
色溫(colo(u)r temperature)是可見光在攝影、錄像、出版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的特征。光源的色溫是通過對比它的色彩和理論的熱黑體輻射體來確定的。熱黑體輻射體與光源的色彩相匹配時的開爾文溫度就是那個光源的色溫,它直接和普朗克黑體輻射定律相聯系。
色溫是表示光源光譜質量最通用的指標。一般用Tc表示。色溫是按絕對黑體來定義的,絕對黑體的輻射和光源在可見區的輻射完全相同時,此時黑體的溫度就稱此光源的色溫。低色溫光源的特征是能量分布中,紅輻射相對來說要多些,通常稱為"暖光";色溫提高后,能量分布中,藍輻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稱為"冷光"。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溫為:標準燭光為1930K(開爾文溫度單位);鎢絲燈為2760-2900K;熒光燈為6400K;閃光燈為3800K;中午陽光為5000K;電子閃光燈為6000K;藍天為10000K。
(五)音頻
(audio)指能被人體感知的聲音頻率,定義為20-20000HZ。聲音是通過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是通過介質(空氣或固體、液體)傳播并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象。
(六)視頻
(Video)泛指將一系列靜態影像以電信號的方式加以捕捉、紀錄、處理、儲存、傳送與重現的各種技術。連續的圖像變化每秒超過24幀(frame)畫面以上時,根據視覺暫留原理,人眼無法辨別單幅的靜態畫面;看上去是平滑連續的視覺效果,這樣連續的畫面叫做視頻。視頻技術最早是為了電視系統而發展,但現在已經發展為各種不同的格式以利消費者將視頻記錄下來。網絡技術的發達也促使視頻的紀錄片段以串流媒體的形式存在于因特網之上并可被電腦接收與播放。視頻與電影屬于不同的技術,后者是利用照相術將動態的影像捕捉為一系列的靜態照片。
(七)
數字電視:是一個從節目采集、節目制作節目傳輸直到用戶端都以數字方式處理信號的端到端的系統。基于DVB技術標準的廣播式和“交互式”數字電視.采用先進用戶管理技術能將節目內容的質量和數量做得盡善盡美并為用戶帶來更多的節目選擇和更好的節目質量效果,數字電視系統可以傳送多種業務,如高清晰度電視(簡寫為“HDTV”或“高清”)、標準清晰度電視(簡寫為“SDTV”或“標清”)、互動電視、BSV液晶拼接及數據業務等等。與模擬電視相比,數字電視具有圖像質量高、節目容量大(是模擬電視傳輸通道節目容量的10倍以上)和伴音效果好的特點
(八)HFC網絡:
HFC即Hybrid Fiber-Coaxial的縮寫,是光纖和同軸電纜相結合的混合網絡。HFC通常由光纖干線、同軸電纜支線和用戶配線網絡三部分組成,從有線電視臺出來的節目信號先變成光信號在干線上傳輸;到用戶區域后把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經分配器分配后通過同軸電纜送到用戶。它與早期CATV同軸電纜網絡的不同之處主要在于,在干線上用光纖傳輸光信號,在前端需完成電-光轉換,進入用戶區后要完成光-電轉換。
HFC
的主要特點是:傳輸容量大,易實現雙向傳輸,從理論上講,一對光纖可同時傳送150萬路電話或2000套電視節目;頻率特性好,在有線電視傳輸帶寬內無需均衡;傳輸損耗小,可延長有線電視的傳輸距離,25公里內無需中繼放大;光纖間不會有串音現象,不怕電磁干擾,能確保信號的傳輸質量。同傳統的CATV網絡相比,其網絡拓撲結構也有些不同:第一,光纖干線采用星形或環狀結構;第二,支線和配線網絡的同軸電纜部分采用樹狀或總線式結構;第三,整個網絡按照光結點劃分成一個服務區;這種網絡結構可滿足為用戶提供多種業務服務的要求。隨著數字通信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高HFC速寬帶通信時代的到來,HFC已成為現在和未來一段時期內寬帶接入的最佳選擇,因而HFC又被賦予新的含義,特指利用混合光纖同軸來進行雙向寬帶通信的CATV網絡。
附:2016年樂昌市廣播電視臺部門決算公開表.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