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樂昌市政府門戶網站歡迎您!               今天是:
智能機器人 | 網站無障礙 | 適老版 | 手機版
| 簡體版 | 繁體版

樂昌市2012年市本級財政決算的報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提出樂昌市2012年市本級財政決算的報告,請予審議。

2012年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較大困難的一年,也是我們攻堅克難、再創佳績的一年。一年來,我市財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認真執行市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年度預算,堅持生財有道、聚財有方、理財有規、用財有效和集中財力辦大事的原則,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狠抓增收節支,優化支出結構,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財政體制改革,不斷提高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水平。在全市財稅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圓滿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為落實市委、市政府各項決策部署,保持經濟社會發展良好局面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2012年財政收支決算情況(詳見附件1

2012年全市財政總收入190,034萬元,比2011年(下同)增收34,940萬元(可比口徑,下同),增長22.53%。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4,560萬元,增收6,349萬元,增長16.62%;轉移性收入110,817萬元;上年結余26,589萬元;公共財政調入資金3,068萬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國稅收入7,228萬元,增收511萬元,增長7.61%;地稅收入23,245萬元,增收2,407萬元,增長11.55%;納入預算內管理的非稅收入14,087萬元,增長32.20%,占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31.61%

2012年全市財政總支出151,081萬元,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48,408萬元,增支22,286萬元,增長17.67%

年終凈結余138萬元,實現了財政收支平衡的目標。

二、2012年全市預算執行特點和主要工作

(一)2012年預算執行的特點

2012年全市財政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較好,主要凸顯三個特點:一是財政實力不斷增強。全市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在前幾年相繼突破2億元、3億元大關的基礎上,2012年又突破4億元大關,達4.46億元,收入總量再創歷史新高。同時,各級各部門堅持發展和爭資并重,全市爭取上級項目資金10億元,對樂昌各項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二是民生保障投入加大。全市財政用于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住房保障、文化、農林水事務、交通運輸和城鄉社區事務等與人民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民生支出達到10億元,占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67.80%三是財政支出提質增速。2012年,我市財政部門通過健全制度,完善機制,進一步提高了預算編制完整性和年初預算到位率,著力加快預算執行進度,做到基本支出按月均進度撥付、專項支出按項目進度撥付,同時嚴格規范和控制預算追加,預算執行的均衡性和時效性明顯增強。

(二)2012年主要財政工作

1.堅持財政資金引導,推動經濟穩步發展。2012年,全市財政部門準確把握宏觀經濟形勢,貫徹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發揮財政的杠桿作用,切實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為經濟增長、企業增效、財政增收夯實基礎。一是突出結構調整,助推發展方式轉變。全市科學技術支出1,935萬元,增長41.97%,支持企業增強創新能力。各級安排節能減排資金7,481萬元,促進節能降耗和循環經濟發展。出臺促進招商引資的地方財稅扶持政策,吸引華能明陽新能源、新天綠色能源等大型企業來樂昌投資。二是突出園區建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2012年,投入產業園區建設資金13,454萬元(其中:財政預算資金7,445萬元,其他財政資金6,009萬元),用于支持園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了園區的承載力和吸引力。三是突出幫扶企業,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切實減輕微小型企業稅收負擔。進一步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為中小企業搭建融資平臺。2012年,全市爭取中省補助企業專項資金548萬元。四是突出擴大內需,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加大政府公共投資力度,市本級融資平臺融資8,500萬元,重點支持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明顯提升。繼續推進家電、摩托車下鄉工作,兌付財政補貼資金470萬元,拉動市場銷售5,331萬元。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努力擴大農村消費市場,支持建成標準化農家店165家、配送中心2個。

2.堅持依法理財,確保財政持續增收。全市財稅部門通力合作,在著力培植壯大財源的同時,多措并舉,進一步加強收入征管。一是強化目標考核。完善組織收入工作中的決策目標、執行責任和考核監督三個體系,層層落實財稅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嚴格獎懲兌現。二是加強協稅護稅工作。完善了財稅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建立了涉稅信息交換互通制度和重點稅源監控分析機制,進一步提升了稅收征管水平。三是開展專項稽查活動。開展房地產業、建筑業、服務業等專項稽查活動,抓大不放小,嚴防“跑、冒、漏、滴”,確保應收盡收。四是完善非稅收入征管措施。啟動非稅收入征收管理系統,加強了非稅收入的監督管理,實現了“票款分離”和“應收盡收,應繳盡繳”,進一步規范和完善了“收支兩條線”管理,確保各項收入及時足額入庫。五是做好城市經營工作。按照節約集約用地和拉大城市框架的原則,根據城市整體規劃有序收儲土地面積約106.67萬平方米,確保新汽車站、全民健身文化廣場、人才公寓、坪石新區等政府重點建設項目用地,為城市建設和財政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堅持改善和保障民生,力促幸福樂昌建設。市財政不斷優化支出結構,全年財政支出67%以上用于民生領域,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一是支持教育優先發展。全市教育支出完成35,113萬元,增長23.97%。教育創強投入3,185萬元,完成了7所學校、 64,200平方米 校舍安全改造任務,新建校舍 5,800平方米 ,為2012年四個鄉鎮順利通過教育創強督導驗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投入878萬元完成了42,900平方米的校舍維修。撥付農村困難家庭義務教育學生生活補助資金415萬元,受惠學生30,200人次;撥付義務教育免收學雜費(公用經費)補助資金3,294萬元,受惠學生105,480人次;撥付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專項補助資金175萬元,受惠學生2,327人次;撥付中等職業學校困難和優秀學生補助資金579萬元,受惠學生3,250人次。二是支持建設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全市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完成15,991萬元。企業職工參加養老保險退休人員待遇每月增加123元,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差月人均分別提高到142元和85元。全市發放低保家庭臨時物價補貼553萬元。投入資金2,884萬元,開展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25,367人納入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各級統籌安排就業補助資金778萬元,為創業人員提供小額貸款擔保金額35萬元。三是支持推進醫療體制改革。全市醫療衛生支出完成15,611萬元。投入7,500萬元用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療,投入2,541萬元用于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籌資1,284萬元在所有基層醫療機構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四是支持新農村建設。全市農林水事務支出完成23,675萬元。通過“一卡()通”發放涉農惠民補貼2,920萬元,下達村級組織運轉經費273萬元,撥付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資金168萬元,安排1,363萬元解決農村3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

4.堅持深化改革,不斷提高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通過不斷改革創新體制機制,積極構建推進科學發展的公共財政管理體系,不斷提高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一是建立“預算編制、預算執行、監督檢查、績效評價”四位一體的預算監督制衡機制。增強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完整性,提高預算執行約束力。二是貫徹落實財政預、決算公開和“三公”經費公開規定,自覺接受社會監督。三是開展公務卡改革。在全市預算單位開展公務卡改革,進一步規范了預算單位財務管理,強化了財政財務監督,提高了政府公務消費支出透明度四是加強財政監督檢查。深入推進“小金庫”治理回頭看和農村“三資”清理等專項治理活動。開展了涉農專項資金、政府采購執行情況等專項檢查,不斷規范財政專項資金監管使用,不斷提高政府采購效率和透明度。

上述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迎難而上、通力合作的結果。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在財政運行和管理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隨著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傳統產業發展空間收窄,新興產業短期內難以形成對經濟增長和財政增收的支撐力,財源增長受到限制,財政增收壓力增大。二是公共財政的保障范圍不斷拓寬,剛性支出逐年增加,而地方財力增長有限,財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三是財政管理和監督仍存在薄弱環節,專項資金使用績效還需提高。四是政府債務風險防范任務依然艱巨,既要保障建設需要,又要防控債務風險,財政統籌協調的難度加大。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關閉窗口 打印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