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樂昌市的北鄉(xiāng)鎮(zhèn),一直有著過年吃臘味的傳統(tǒng),尤其是老一輩人,對于臘肉更有一種難以割舍的情結,某種意義上,臘肉似乎成了過年的象征之一。
秋風起,食臘味,北鄉(xiāng)老人的習慣是立冬之后,冬至之前,把臘肉臘腸都做好,
因為冬至之后回南天比較多,天氣沒那么好,可能會影響臘味質量。
北鄉(xiāng)的風到冬天很厲害,北鄉(xiāng)臘腸不叫臘腸,叫風腸,因為是自然風干的,如果不下雨,可以在外面放一個月。
正宗的北鄉(xiāng)臘味要風干25天以上,火烤干的可以速成,但風味難免會差一些。
制作臘味的初衷,是為了能在南方的濕熱天氣里,更好的儲存那些容易變質的新鮮肉類。在與時間的抗衡中,一種與新鮮事物截然不同、更加醇厚鮮美的味道開始散發(fā)出來,這一獨有滋味和獨特的飲食習俗也一代代流傳下來。
如今,北鄉(xiāng)臘味既能作為家常小菜,也能登上大雅之堂,作為樂昌特產,正在獲得更多食客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