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這些天,樂昌市北鄉鎮的村民在忙著挖馬蹄、香芋等當地農特產品的同時,還忙著每年的重頭戲,那就是——灌臘腸、曬臘味。
俗話說“北鄉的風,南華寺的鐘”,北鄉冬天的風特別大、特別冷,但為臘味的風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這種主要靠大風來“風干”的臘肉,比主要靠太陽曬、煙熏等方式制作出來的臘肉口感更香、更脆。
據了解,北鄉鎮共有3000多戶村民,年前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制作臘味這種傳統美食,少則七八十到一百斤,多則幾百斤。因為這是春節年夜飯餐桌上必備的一道美食,“北鄉臘味”既是招待客人的主要食材,也是走親訪友相互饋贈的佳品。
近年來,隨著“北鄉臘味”的名氣不斷增大,一些創業青年看到了“北鄉臘味”市場潛在的經濟價值,努力提高臘味制作、加工的技術,使得制作出的臘肉風干后口感、香味、嚼勁更好,深受消費者青睞。
北鄉鎮黃坌村創業青年駱志武就是其中一名“臘味制作大戶”,他每年會收購幾百只農村土豬、土鴨制作臘味,晾曬的臘味品種包括臘腸、臘豬腳、臘鴨、臘肉等,品種豐富,制作出的臘味特別受歡迎。“每年我制作的臘味風干后還沒到春節就會被搶售一空,供不應求。平均每年靠臘味銷售的收入可達30到40萬元。”駱志武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