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樂昌市政府門戶網站歡迎您!               今天是:
智能機器人 | 網站無障礙 | 適老版 | 手機版
| 簡體版 | 繁體版
當前位置:首頁 > 走進樂昌 > 旅游樂昌 > 魅力樂昌

樂昌市建置歷史沿革

  先秦,樂昌屬百粵之地。秦屬南???。秦末,趙佗為南海尉,稱帝嶺南,樂昌屬南越國。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南越歸漢,樂昌屬桂陽郡曲江縣地。三國吳甘露元年(265),分桂陽郡南部置始興郡,樂昌屬始興郡曲江縣地。南齊建元元年(479)拆曲江縣地置靈溪縣,縣治在今樂昌市長來鎮靈口。

  南朝梁天監七年(508),分曲江縣西北境(含靈溪縣)置梁化縣,治所無考(舊稱郭東都),隸屬東衡州。十七年(518),分梁化縣北置平石縣,治所在今樂昌市西北老坪石。

  隋開皇九年(589),縣治遷趙佗城(今樂昌市西南二里武水西傍)。十二年(592)廢平石縣入梁化縣。十八年(598),改梁化為樂昌縣,治所仍在今樂昌市西南二里武水西,隸屬廣州。

  唐,郡州變更頻繁。樂昌隸屬亦隨之變更。

  宋,樂昌隸屬韶州。北宋開寶五年(972),撤仁化縣并入樂昌。咸平三年(1000),復置仁化縣。南宋乾道二年(1166),乳源瑤族自治縣建置,將縣西南依化鄉劃乳源瑤族自治縣。

  元,設行中書?。ê喎Q行?。?,樂昌屬江西行省廣東道韶州路。

  明、清,樂昌隸屬韶州府。

  民國初廢府制,樂昌直屬廣東省。民國3年(1914),樂昌隸屬嶺南道。民國9年,樂昌先后屬北江區善后公署、北江綏靖公署。民國25年撤銷綏靖公署后,樂昌屬廣東第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10月6日,樂昌解放。10月19日,成立樂昌縣人民政府。1950年1月,廣東省北江人民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簡稱“北江專署”)成立,樂昌隸屬北江專署。1952年11月,廣東粵北行政公署成立,樂昌隸屬粵北行政公署。1956年改粵北行政公署為韶關專員公署,樂昌隸屬韶關專員公署。韶關地區成立后,樂昌隸屬于韶關地區。

  1983年6月,韶關地區與韶關市合并,以市轄縣,樂昌隸屬韶關市。1994年4月28日,國務院批準樂昌撤縣設市,為韶關市代管的縣級市。

    

  【行政區劃】 明代前,行政區劃無考。清康熙五年(1666)至同治十年(1871),全縣分為5個鄉,13個都,郭下鄉管轄城南都、郭東都、郭西都;建福鄉管轄河南都、柏沙都、里田都、榮村都;辛陂鄉管轄辛田都、土頭都;靈口鄉管轄安口都、曲合都;依化鄉管轄皈上都、皈下都。

  清同治以后,全縣分為附城、東鄉、南鄉、西鄉、北鄉、九峰、黃圃、坪石等8個鄉。

  民國18年(1929),全縣改為8個區,城內及附城為第一區,東鄉為第二區,南鄉為第三區,西鄉為第四區,北鄉為第五區,九峰鄉為第六區,黃圃鄉為第七區,坪石鄉為第八區。民國20年(1931),增設五山為第九區。

  民國26年(1937),全縣劃分為3個行政區17個鄉2個鎮。第一區管轄附城鎮、昌山鄉、正東鄉、上東鄉、下東鄉、長來鄉、羅村鄉、楊溪鄉、五山鄉、西鄉等九鄉一鎮;第二區管轄南鄉、九峰鄉、大源鄉等三鄉;第三區管轄坪石鎮、蓮塘鄉、京河鄉、田頭鄉、慶云鄉、盧溪鄉等到五鄉一鎮。

  民國30年(1941),全縣有2 個區11個鄉1個鎮。附城鄉、西鄉、五山鄉、上東鄉、下東鄉、南鄉屬第一區,黃圃鄉、坪石鎮、皈上鄉屬第二區,北鄉、大源鄉、九峰鄉直屬縣政府。

  民國37年(1948)1月,全縣分為11個鄉(鎮)。附城鎮、西鄉、南鄉、北鄉、五山鄉、上東鄉、下東鄉、黃圃鄉、坪石鄉、大源鄉、九峰鄉。

  1949年10月6日,樂昌解放。19日,成立樂昌縣人民政府。全縣設5 個區,一區轄城關鎮、北鄉、河南;二區轄長來、安口、上、下西;三區轄廊田、五山;四區轄九峰、兩江、大源、西坑;五區轄坪石、水牛灣、羅家渡、黃圃、白石、慶云。

  1952年3月,為便于土改工作,將乳源瑤族自治縣的四區(梅花、秀水、云巖、三溪、老坪石、坪石鎮、羅家渡的部分區域)和三區的部分區域(清源、三元、岐石、新安、茶園、柘洞、太平、亞婆寮、沙坪等鄉)并入樂昌。1953年土改結束后,清源、三元、岐石、新安、茶園、柘洞、太平、亞婆寮、沙坪等9個鄉仍劃歸乳源瑤族自治縣。

  1957年7月1日,韶邊瑤族自治縣成立。必背、王茶、桂坑、楊溪等鄉從樂昌縣劃出歸韶邊瑤族自治縣管轄。1958年9月,撤銷韶邊瑤族自治縣和乳源瑤族自治縣,桂頭、瑤山、大山、沙坪劃入樂昌縣。是年,全縣有紅旗、桂頭、瑤山、廊田、坪石、黃圃、梅花、大山共8個農村人民公社。

  1963年10月1日,樂昌縣管轄的大橋、桂頭、游溪、必背、東坪5個公社劃給乳源瑤族自治縣。全縣轄16個公社,2個鎮,161個大隊。

  1964年4月,增設三溪公社。1977年5月,增設羅家渡公社。1978年3月,增設兩江公社。全縣為19個公社2個鎮,197個大隊。

  1983年11月,全縣19個公社2個鎮改為18個區公所2個鎮(安口公社并入長來區公所),下轄167個鄉、11個管理區、12個居委會。

  1986年冬,撤銷全縣18個區公所和167個鄉、11個管理區。設樂城、長來、廊田、北鄉、九峰、坪石、老坪石、三溪、黃圃、梅花10個鎮與河南、五山、大源、兩江、慶云、白石、羅家渡、秀水、云巖、沙坪10個鄉,鄉鎮下設178個村民委員會和11個居委會。1989年,全縣鄉鎮下轄的村民委員會改為190個管理區辦事處。1993年8月,河南等10個鄉改為鎮建置,全縣共設20個鎮、196個管理區、12個居委會。

  1994年4月28日,國務院批準樂昌撤縣設市(縣級市)。7月16日,撤縣設市正式掛牌,行政區劃未變。2000年,鎮管轄的管理區改村民委員會,全市設20個鎮、195個村民委員會、12個居委會、1953個村民小組。

  2002年4月12日,撤銷羅家渡鎮,所轄10個村民委員會,其中田頭、河豐、羅家渡、長排寮、天堂5個村民委員會劃歸坪石鎮管轄,清洞、銅山、石溪、鹿村、坪溪5個村民委員會劃歸梅花鎮管轄。

  2003年7月25日,撤銷樂城、河南鎮,設立樂城街道辦事處,管轄原樂城、河南11個居委會和16個村民委員會。撤銷老坪石鎮,將其管轄的15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委會劃入坪石鎮管轄。全市設16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17個居民委員會,195個村民委員會。

  2004年2月,增設坪石、梅田2個辦事處 。2009年末,全市轄16個鎮、1個街道辦、2個辦事處,20個居民委員會,195個村民委員會。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關閉窗口 打印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