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樂昌市政府門戶網站歡迎您!               今天是:
智能機器人 | 網站無障礙 | 適老版 | 手機版
| 簡體版 | 繁體版
當前位置:首頁 > 走進樂昌 > 旅游樂昌 > 魅力樂昌

【樂昌文化】九峰山歌

  樂昌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古往今來,在這片美麗而神奇的土地上,中原文化、楚文化、吳越文化和西南文化在此交融發展,演繹出了獨具特色、富有魅力的樂昌文化。被列入“廣東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九峰山歌,正是在這種大環境下形成和發展,并在此傳承下來。

  九峰山歌屬于民間音樂,它分布在九峰、五山、大源、北鄉、兩江等鎮,主要流傳地為九峰,所以習慣上稱為“九峰山歌”。

  在長期艱苦的生活環境中,瑤族居民用歌聲來宣泄內心的苦悶之情。隨著長時間的接觸與交流,瑤漢兩族人逐漸融合在一起,瑤族居民把平日所唱的歌傳教于漢人。后來,瑤歌“漢化”成了客家山歌。

圖片

  九峰山歌內容豐富多彩,包羅萬象。有說農事耕種、婚姻禮教、生活習俗、生產商貿、男女情事、宗教信仰、生育教化、時事政治等等

  “九峰山歌”現在流傳下來的五個曲調,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劉莎妹”調的優美,“過山幫”的高亢,“下南京”的抒情,“牛尾村山歌”調略帶悲情,不同情景唱不同的調,這是“九峰山歌”與其它山歌的不同之處,為豐富民族音樂藝術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資源。

  隨著當地生產、生活方式和生活條件的改變,“九峰山歌”主要傳唱地九峰鎮,大部分人都不唱或不能唱山歌了,“九峰山歌”仍然面臨著生存危機。

圖片

  當地文化主管部門積極保護該文化珍寶,目前基本摸清了“九峰山歌”在民間的流傳情況,收集整理了歌詞、曲調,并制定了一系列保護措施,建立傳承機制,設立傳承經費,培養新的唱詠群體和新一代傳承人。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關閉窗口 打印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