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晚,星光與燈火交織,在我市廊田鎮樓下村,熱情似火的村民迎來了市文化館“樂昌花鼓戲進鄉村文化惠民活動”正式演出。演出為村民帶來一場戲曲的視聽盛宴,200多名村民群眾共享此次文化大餐。該活動同時拉開了樂昌市2023年百場樂昌花鼓戲進鄉村活動的序幕。
活動在一曲花鼓戲《劉海砍樵》中拉開開始,后續精彩的節目輪番上演,有傳統樂昌花鼓戲《耍香龍》、戲曲行當和身段功表演、大型樂昌花鼓戲選斷、樂昌漁鼓表演唱等十多個精彩節目,現場不時傳來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樓下村村民鄧九祥眉飛色舞地說,“春天來了,樓下村的成片的油菜花也盛開了,此次樂昌花鼓戲送到我們村演出,給村民帶來了歡樂,提聚了人氣。”
據了解,樂昌花鼓戲,俗名“唱花鼓”或曰“調子戲”,起源于樂昌民間圈地作場而演唱的燈彩歌舞——“踩矮臺唱調子”。其雛形始見于清康熙年間的樂昌城關《樂亭碑記》記載:“用錦繡相鮮以為色,宮、商、角、微、羽互合以為成聲,吹昌山之紫簫,盤曲,雜陳往古”。2011年,樂昌花鼓戲被列為廣東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此次樂昌花鼓戲走進廊田鎮樓下村,是今年樂昌花鼓戲進農村的首演。今年樂昌市將完成100場樂昌花鼓戲送下鄉活動,遍布全市19個鎮街道(辦事處),70多個農村和20多所中小學校,通過戲曲豐富群眾文化生活,讓更多的人了解樂昌的非遺文化,傳承非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