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樂昌市政府門戶網站歡迎您!               今天是:
智能機器人 | 網站無障礙 | 適老版 | 手機版
| 簡體版 | 繁體版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府公報

樂昌市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3年,是我市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迎難而上,開拓創新,狠抓落實,以培育壯大產業為目標,堅持“培優”與“培新”并舉、“激活存量”與“擴大增量”并重,全市經濟社會呈現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綜合

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5.38億元,同比增長12.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78億元,增長5.5%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8.3%;第二產業增加值32.33億元,增長15.4%,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6.2%;第三產業增加值43.27億元,增長13.4%,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5.5%。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22.334.543.2調整為20.733.945.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3559元(現價),增長11.9%。

全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60.42億元,比上年增長10.2%,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3.3%。

  二、農業

農業農村經濟持續穩步增長2013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1.42億元,增長5.5%。其中農、林、牧、漁業分別實現產值23.59億元、1.55億元、5.36億元、0.4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4%、6.3%、5.7%、7%。

2013年全年糧食種植面積為2.26萬公頃,比上年減少0.01公頃其中油料種植面積0.54萬公頃,增加0.2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45萬公頃,增加0.05公頃。全年實現糧食總產量11.92萬噸,比上年減少0.56萬噸,下降4.5%其中稻谷8.9萬噸,下降5%。生豬存欄15.94萬頭,增長2.5%。全年水產品總產量4616噸,增長4.4%。

主要農產品產量

                                    單位:噸

產品名稱

產量

比上年±%

糧食

119238

-4.5

其中

稻谷

89008

-5.0

玉米

16289

-5.4

大豆

3377

0.8

花生

8674

5.2

黃煙

3680

-2.8

果用瓜

60316

-1.8

水果

147008

9.7

蔬菜

293581

5.4

豬肉

20003

0.6

牛肉

124

6.9

禽肉

2066

-6.8

禽蛋

1203

1.1

水產品

4616

4.4

農業產業化水平顯著提升。目前全市有農民專業合作社399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18家,韶關級18家,樂昌市級37家。認真落實良種補貼政策和種糧綜合直補政策,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2013年農資綜合補貼面積35.5萬畝;中央良種補貼面積35.4萬畝,補貼資金2406.4萬元。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全市完成工業增加值25.79億元,同比增長15.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9.19億元,增長18.3%國有控股企業增長26.5%,民營企業增長15.9%,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下降4.8%,股份制企業增長7.9%,股份合作制企業下降44.7%。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0.2%,重工業增長24.6%。分企業規模看,中型企業下降1.1%,小型企業增長41.7%。


經濟效益保持穩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8.35億元,同比增長14.2%;利潤總額3.71億元,增長   64.2%。

  全市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計量單位

產   量

增   長

棉紗

23823

-15.3

發電量

億千瓦時

41.70

0.8

水泥

萬噸

120.20

-14.2

生鐵

21585

-9.8

硫鐵礦

27298

-21.9

塑料制品

2563

20.3

年末擁有資質等級以上建筑施工企業12完成建筑業總產值9.01億元,增長26.5%;實現建筑業增加值6.54億元,增長16.5%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

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2.3億元,增長25.4%。按城鄉分,城鎮投資完成額80.06億元,同比增長48.4%;農村投資2.24億元,同比下降80.8%。按投資主體分,國有經濟投資48.39億元,增長16.4%;民間投資30.44億元,增長39.6%;外商及港澳臺經濟投資0.96億元,增長612.2%。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13.28億元,同比增長112.3%;第二產業投資20億元,同比增長43.1%;第三產業投資49.02億元,同比增長8%。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0.68億元,同比增長97.5%。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79.78萬平方米,增長40%其中新開工房屋施工面積114.77萬平方米,增長153.2%;房屋建筑竣工面積54.85萬平方米,增長134.4%。商品房屋銷售額13.09億元,增長35.6%。年末擁有房地產開發企業34家。

五、國內貿易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52億元,同比增長12%,其中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34.86億元,同比增長12%;農村市場實現零售額8.66億元,同比增長12%。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39.66億元,增長12%,住宿餐飲業零售額3.86億元,增長12%。年末全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20家。

六、對外經濟和招商引資

  全年完成外貿出口總額2613美元,同比增長5.9%

  全年累計合同數據 98個(其中外資10個),同期下降19%。新增外資合同金額3192萬美元,同比增長6.8%;實際利用外資1720萬美元,同比下降15.4%。內聯到位資金16.42億元,同比增長18.6%。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業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8.67億元,同比增長8.6%。

年末全市路通車總里程180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9.5公里。全年貨物運輸量5313萬噸,其中公路貨運量5152.8萬噸。貨運周轉量227.85億噸公里,其中公路貨運周轉量222.9億噸公里。客運量607.88萬人。客運周轉量2.25億人公里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35億元,同比增長24.3%。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015萬元,增長29.3%;電信業務總量2.15億元,增長8.7%。

  旅游業穩步發展。全年旅游業總收入16.33億元,同比增長22.83%;國內外旅游人數達到255.21萬人次,同比增長22.3%。其中國內游客255.17萬人次,增長22.3%;國際游客448人次,同比增長12%。旅游住宿設施接待過夜游客146.84萬人次,增長22.3%。至年末,全市各類旅行社5家;已評定的星級飯店7家,其中四星級飯店1家;A級景區3個。

  八、財政、金融、保險

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全市實現財政總收入21.77億元,同比增長14.5%,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27億元,增長18.2%。全年財政支出18.15億元,增長20.2%。用于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農林水事務的支出分別為3.88億元、2.35億元、1.8億元、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6%、46.9%、15.4%和26.9%。

  金融服務功能增強。2013年底我市金融機構存款余額(人民幣)111.67億元,比年初增長11.7%。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85.4億元,比年初增長11.2%。金融機構貸款余額(人民幣)46.09億元,比年初增長35.8%,其中,短期貸款余額7.19億元,比年初增長19.2%,中長期貸款余額38.8億元,比年初增長39.5%。

  全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1.28億元,比上年增長4.2%,其中,人壽險保費收入9884萬元,下降3.7%;財產險保費收入2956萬元,增長43.6%。全年保險賠付額4747元,比上年增長45.9%,其中,壽險賠付額3157萬元,增長57.6%;財產險賠付額1590萬元,增長27.3%。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年申請專利217件,申請量占韶關下達全年任務目標的180%有5個科技計劃項目獲得了韶關市科技進步獎,其中二等獎2個,三等獎3個。7個單位和29位科技工作者受到表彰。

  年末擁有普通中學26所,在校學生2.37萬人,專任教師210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小學74所,在校學生3.31萬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專任教師2120人;幼兒園73所,在園幼兒1.64萬人;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學生3520人,專任教師148人。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100%。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全年舉 辦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24場次。我市千人書畫大賽被省文化廳命名為廣東省“特色文化品牌”,成為韶關市唯一一個被評選為省“特色文化品牌”的公共文化服務 項目。“文化惠民”工程送戲下鄉100場,送書下鄉5萬冊,送電影下鄉1540場。太平洋院線樂昌影城數字影院全面完成建設,已正式營業。圖書館全年總流 通量為13.04人次。博物館做好了文物展廳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免費開放服務。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顯成果。傳統曲藝“樂昌漁鼓”被列為韶關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正在申報廣東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年末全市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76其中,醫院、衛生院24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擁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2805人,增長2.9%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834人,注冊護士775人。擁有床位2167張。

群眾體育活動豐富多彩。舉辦 “歡度國慶、舞動陀城、共創和諧”第二屆職工健身排舞電視大賽等

  十一、環境保護

2013年全年工業廢水排放量117.15萬噸,同比下降22.1%;工業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86.86噸,下降9.5%;工業廢氣排放總量159.58億標立方米,下降4.6%;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63.17萬噸,下降14%;綜合利用量63.07萬噸,綜合利用率99.8%,比去年提高了2個百分點全市建成污水處理廠3座,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2.25萬噸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8.03%。

  節能降耗成效顯現。全年順利完成單位GDP綜合能耗目標。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據市公安局統計,2013年末,全市總戶數17.2萬戶,戶籍人口51.50萬人,其中男性人口27.49萬人,女性人口24.01萬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3.4%和46.6%。年末常住人口40.66萬人。

據市計生局統計,全年出生人口6788人,出生率為12.6;死亡人口2905人,死亡率為5.39;全年自然增長人口3883人,自然增長率為7.21

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21元,比上年增長11.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980元,比上年增長12.3%。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4500;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3500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人數250人;新增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6700人;新增吸納本省勞動力800。以上指標均完成年度任務的100%。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346人,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278人,家庭服務業培訓134人,大學生村官上崗培訓13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56% ,控制在年度目標任務的3.0%以內。

  年末全市基本養老參保職工人數33569人;個體私營企業養老參保人員13349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94824人,其中職工參保人數40017人,城鎮居民參保人數54807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8122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0817人。全年累計領取失業保險金299人次。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12.92萬人,收繳農村養老保險基金4986.5萬元,參保率92.8%。

  年末擁有社會福利機構18所(敬老院17所,社會福利院1所),床位1305張,在院人數409人。城鄉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7712人,其中城鎮居民5490人。全年發放低保資金2495.31萬元,其中城鎮1066.85萬元;發放救災資金496.3萬元;發放救濟物資折款120萬元,累計救災1人次。

注:

1、本公報中各項統計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的絕對數按當年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二O一四月二十日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關閉窗口 打印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