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面對諸多困難和不利因素,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攻堅克難,砥礪奮進,堅持穩增長、強基礎、惠民生,全市經濟社會實現了平穩發展。
一、綜合
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3.89億元,比上年增長6.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43億元,增長4.4%,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12.7%;第二產業增加值35.13億元,增長4.7%,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29.7%;第三產業增加值48.33億元,增長8.2%,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7.6%。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0.7:33.9:45.4調整為19.7:33.8:46.5,第三產業比重仍占首位。民營經濟增加值63.95億元,增長2%,占GDP比重為61.6%。人均GDP為25479元(現價)。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584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264人。年末城鎮實有登記失業人員201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32%。組織農村勞動力培訓556人,轉移就業人數 6758人。
全年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06億元,增長15.1%。其中,稅收收入4.04億元,增長16%。
二、農業
農業生產進展順利,農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2.18億元,增長4.2%。其中農、林、牧、漁業分別實現產值24.81億元1.5億元、4.9億元、0.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4%、7.3%、2.1%、4.6%。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為2.26萬公頃,比上年增加22公頃。其中油料種植面積0.53萬公頃,減少140.3 公頃;蔬菜種植面積 15.07 萬公頃,增加522.66公頃。全年實現糧食總產量16.81萬噸,比上年增加0.74 萬噸,增長4.6 %。其中稻谷 9.42 萬噸,增長5.85 %。
生豬年末存欄 15.24 萬頭,年內出欄28.07萬頭,分別比上年減少 4.4 %和增加3.8%。肉類總產量 2.28萬噸,比上年增長2.12 %。水產品總產量為0.4818萬噸,比上年增長4.3%。
全市農業龍頭企業累計有16家(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10家)。其中,當年新增縣級農業龍頭企業5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全市目前有農民專業合作社460家(當年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101家),其中國家級示范社2家,省級示范社18家、韶關市級示范社20家、縣級示范社24家。全市目前注冊家庭農場18家。
全市目前無公害農產品46個、綠色食品6個、有機農產品16個。全市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注冊了 “樂昌峽”、“九峰山”、“粵之寶”等商標26個。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工業增加值28億元,比上年增長4.2%。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74.18億元,增長3.6%;增加值21.09億元,增長4.5%,其中,國有控股企業增長1.2%,民營企業增長8.8%,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下降36.2%,股份制企業增長3.6% ,股份合作制企業增長15.4%。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下降1.9%,重工業增長5.8%。分企業規模看,中型企業下降13.1%,小型企業增長19.2%。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57億元,下降31.5%。虧損企業虧損總額0.57億元,增長35.3%。資產合計116.98億元,增長3.6%,資產負債合計74.41億元,下降0.3%。
資質以上建筑企業12個,與去年持平。完成建筑業增加值7.14億元,比上年增長9.2%。資質以上建筑企業利潤總額0.4737億元,下降10%。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88.37億元,比上年增長13%。分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投資48.1億元,下降1.6%;民間投資38.72億元,增長27.2%;外商及港澳臺經濟投資0.5億元,下降35.8%。
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17.07億元,增長29.8%;第二產業投資27.01億元,增長35.8%;第三產業投資44.29億元,下降10.1%。全年投資項目316個,比上年增長16.2%,其中新開工項目268個,增長10.7%。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2.79億元,比上年下降38.2%。商品房銷售面積34.29萬平方米,下降14.4%;商品房銷售額11.97億元,下降8.5%。年末擁有房地產開發企業37家。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77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0.32億元,增長12.6%;農村消費品零售額8.45億元,增長9.6%。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44.64億元,增長12.6%;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4.13億元,增長7%。
六、對外經濟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302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5.8%。
全年投資項目168個,增長71.4%;外資到位資金1710萬美元,下降0.6%。內聯到位資金17.14億元,增長4.4%。
七、交通運輸、郵電和旅游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為9.5億元,比上年增長8.2%。公路、水運完成貨物運輸量5684.87萬噸,增長7%;貨物運輸周轉量243.8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7%。旅客運輸總量650.43萬人,同比增長7.2%;旅客周轉量2.41億人公里,增長7%。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2.45億元,比上年下降3%。其中,郵政業務總量0.43億元,增長15.1%;電信業務總量2.02億元,下降6.2%。年末固定電話交換機容量8萬門,比上年減少1.35萬門。移動電話用戶34.17萬戶,比上年增加1.39萬戶,普及率66.1部/百人;固定電話用戶5.72萬戶,減少0.21萬戶。年末互聯網用戶數16.84萬戶,比上年增加1.33萬戶。
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18.36億元,同比增長12.4%,接待國內外游客291.31
萬人次,同比增長14.1%。其中,國內游客291.27萬人次,增長14.2%。旅游住宿設施接待過夜游客148.61萬人次,增長1.2%。至年末,全市各類旅行社3家;已評定的星級飯店7家,其中四星級飯店1家;A級景區3個。
八、金融和保險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21.28億元,比上年末增長8.4%,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93.57億元,增長9.4%;各項貸款余額56.74億元,增長23.1%,其中,短期貸款7.07億元,下降1.7%,中長期貸款49.58億元,增長27.8%。
全年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13896萬元,比上年增長8.2%。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3519萬元,增長19.1%;人身險保費收入10377萬元,增長5%。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4874萬元,比上年增長2.7%。其中,財產險賠付支出1782萬元,人身險賠付支出3092萬元。
九、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戶籍人口51.68萬人,常住人口40.89萬人。全年出生人口7461人,出生率13.84‰;死亡人口2876人,死亡率5.33‰;自然增長人口4585人,自然增長率8.50‰。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36元,增長9.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58元,比上年增長8.8%。
年末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含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65203人,比上年末增長3%;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41189人,增長3%;參加城鄉(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36.48萬人,增長16%;參加工傷保險28355人,增長15%;參加生育保險12018人,增長8%;參加失業保險18903人,增長4%。全年累計領取失業險金人數3508人次,增長15%。
年末在冊低保對象9729人,其中,城鎮3490人,農村6239人。低保資金(含各類補貼)支出2582.56萬元,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分別為每人每月333元和147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7.6%和34.9%。五保對象1071人,其中城鎮60人。五保資金(含各類補貼)支出631.03萬元,五保供養標準為每人每月491元,比上年增長22.8%。獲得生活補助的城鄉低收入家庭持證殘疾人1652名。
全年共支出醫療救助資金89.21萬元,比上年增加2.4萬元。年末擁有社會福利機構18所(敬老院17所,社會福利院1所),床位1158張,在院人數486人。
十、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市共有小學73所,招生5086人,在校生32698人,比上年下降1.2%,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共有初中24所,招生4900人,比上年減少3.6%;在校生15028人,初中入學率為100%。
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招生243人,在校生2280人;普通高中3所,招生2648人,在校生7856人,畢業生2413人。
義務教育中小學專任教師3581人,比上年增長8.3%。其中大學畢業的1243人,大學專科畢業的1855人。
全市有幼兒園76所,在園幼兒16580人。幼兒園專任教師747人,比上年減少139人。
全年申報國家、省級科技項目8項,韶關市級項目10項,獲得立項8項。獲韶關市科技進步獎6項,其中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全市專利申請198件(其中發明專利5件),發明專利授權1件。
十一、文化、衛生和體育
全市有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博物館1個。圖書總流通量為47281人次,其中接待讀者館內閱覽35848人次,電子閱覽室4072人次,辦理外借7361冊次;完成農村公益電影放映2340場。
全市共有各類衛生計生機構377個,其中,醫院3個、衛生院16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機構1個、村衛生站282個。全市衛生機構擁有在崗職工2762人,下降10%;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816人,注冊護士799人;擁有醫療床位2199張,其中醫院1490張。全市鄉鎮衛生院擁有衛生技術人員596人,床位592張。
在韶關市第十四屆運動會中,獲得成年組總分第三名,老年組總分第四名,學校組總分第六名,并被評為體育道德風尚獎。全年共銷售體育彩票2867.84萬元,比上年增加639.33萬元,增長28.7%。
十二、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等價值)27.78萬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8.7%。單位GDP能耗下降5.81%。全社會用電量6.62億千瓦時,下降6.7%。其中,工業用電量3.2億千瓦時,下降24.6%。
全年平均灰霾天氣日數45天,比上年減少77天;全年日照時數1558小時,比正常年份偏多125.2小時。年降水量1276.4毫米,較歷年平均偏少14%。全市大型水庫蓄水容量9396萬立方米。
全年工業廢水排放量91.67萬噸,同比下降21.7%;工業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86.86噸,下降17.1%;工業廢氣排放總量141.02億標立方米,下降11.6%;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61.25萬噸;綜合利用量61.1萬噸,綜合利用率99.8%。全市建成污水處理廠4座,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3.65萬噸,增長62.2%;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81.3%。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0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01平方米。
2014年完成造林更新面積4256公頃,比上年減少0.7%,其中,人工造林2423公頃,跡地更新1833公頃。全市森林撫育面積 31511公頃,比上年增加36.3%。完成義務植樹90萬株。全市森林覆蓋率為74.54%。
全年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111起,死亡13人,受傷52人,直接經濟損失347.93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上升33.7%,死亡人數下降18.8%,受傷人數上升36.8%,直接經濟損失上升126.6%。其中:道路交通發生事故44起,死亡13人(其中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死亡人數5人),受傷52人,直接經濟損失29.31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上升57.1%,死亡人數下降13.3%,受傷人數上升36.8%,直接經濟損失上升0.58%。
注:
(1)本公報所列各項數據為年度初步統計數據。
(2)全市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資料來源:各相關部門。
(樂昌綜合專業)
2015年3月26日